在智商(IQ)是衡量人類成就唯一指標的九○年代,心理學家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用大腦科學提出「情緒智商」(EQ),證實情緒並非善變的心情,是大腦與心互動的結果,是智能的一部分,深刻影響學習、工作與人生。
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負面情緒,比較快樂;也比較懂得和同學相處,人際關係改善;他們的偏差行為也減少;更重要的,他們在課業上表現得更好。
腦科學的研究也證實,當人心煩意亂時,腦中負責處理緊急狀態和威脅的「杏仁核」就會啟動,神經迴路會傳遞訊息到掌管決定、執行的中心「前額葉」,送出阻隔信號,也就是說,杏仁核會「劫持」前額葉,讓你做出以後可能會後悔的事。如果前額葉的神經迴路較強壯,就能管理生氣、煩惱、失望、恐懼等負面情緒。
腦部(尤其是被稱為「決策腦」的前額葉)要發育到二十幾歲才成熟,這段期間的神經可塑性非常重要,藉由情緒教育中不斷的重複體驗,就可以更好的方式,塑造孩子腦部的結構和功能,使它變得更快更強。
這一代孩子在一個人類有史以來充滿最多讓人分心事物的環境中長大,注意力愈來愈弱。各式各樣的科技產品,讓我們愈來愈分心,無法專注進行手邊的工作,或專心對待他人,因為想要做手邊工作以外事情的衝動愈來愈強,連大人也不例外。注意力不足,已經成為常態。
對線上遊戲成癮,每天花很多時間傳簡訊、上臉書、互動聊天,這是全世界的問題。在這個「分心時代」,我們必須非常強調、更刻意的教導孩子學會忽視分心事務、專注的技巧,因為注意力愈集中,做任何事的表現都會更好。
終於明白,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
那些邀約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過年華,
但有一天終究會在某個渡口離散。
紅塵陌上,獨自行走,綠夢拂過衣襟,青雲打濕諾言。
山和水可以兩兩相忘,日與月可以毫無瓜葛。
那時候,
只一個人的浮世清歡,一個人的细水長流。 ~~林徽因
如果沒有意外,我們終將在尋找的過程中,找不到自己的理想伴侶。
問題不在這樣的人存在不存在,而是我們對於理想的定義。所有的理想,可能來自從別處得來的資訊,重新依自己的渴望所整合完成的範本,於是我們當作一種追尋的或等待的目標,這樣的期盼在我們不知不覺的生活中,也許漸漸靠近,但是也可能以難以察覺的速度飄過且漸漸遠離。
如果理想是個固定值,我們怎麼計算也沒辦法推算自己,因為人的思想其實是個變數,只因為我們活著。活著的人,總是在生活的過程中,因為經歷、因為感觸而不斷地微調自己,日積月累中你不會想像到你將會變成怎樣的人,甚至你從來不知道自己此刻已經變成了一個跟自己以為的自己不同的人了。於是,我們又怎麼去設定一個未來理想伴侶的可能呢?
你覺得一個人需要另一個長期伴侶的原因是什麼,除了肉身的相伴,還有其他什麼原因呢?西方常用Soul Mate來描述自己的最佳伴侶,廣義的解釋是心靈相契之人,大白話就是一個能懂得自己的人。因為在真實的世間,能有幾個人是真的看明白自己的啊,所以需要透過一雙別人的眼睛來反映自己,讓自己在主觀的視野裡,恍然明白了客觀世界裡的自己,如果此人出現,希望不是一時,而是從今往後都能維繫著如此的關係。
什麼樣的標準,才是一位稱職的單純反應包容對方的人?最先決的條件就是必須先放下自己,和接受所有與自己差異的可能,如此才有可能作出不扭曲的反應。所以,願意以開放心態去接受並且客觀反應的人,才有可能成為別人的Soul Mate,而這絕對是一件具有挑戰的事情。
因為人與人之間一旦有了情感,接踵而來的就是期望,俗世誤稱為「愛」,這可是一件複雜而麻煩的事,它會希望自己在對方的心目中存在感升高,也因此產生了許多不容易掌握的情緒波動,波及了所有客觀的對照。
時尚是一種表達
時尚是一種生活態度,從好幾年前就有人這麼說了,這句話說得沒錯,但是也說得太廣泛了點。我想時尚應該有更多的成分是溝通,因為人與人的溝通除了語言以外,自己形於外的一切,常常也是一種表達。我並非時尚達人,只是因為過去大學裡學了美術也學了紡織,造成我後來對於形於外的穿著打扮,有了一些較固執的想法,也許可以試著和大家分享與溝通。
每回與人相遇,在對方還未靠近自己時,在未開口前,對方整體的打扮與他的動作,常常就是第一個資訊。對照思考的呈現,我們給別人的第一印象,總是無聲的言語。無論我們出門前是否認真思考過今天可能會遇到哪些人,會和誰溝通,以及期待給別人一個什麼印象。有意無意間,我們都會把這些考慮轉換成穿著打扮的選擇。
穿著打扮除了包裝自己以外,已經包含了更多的潛在意識,這些也許連我們自己都還不是那麼瞭解。而我們的穿著習慣常常也是個人對自己生活的一種根深蒂固的表現。有些人習慣張揚的形式與顏色,代表著他期待被別人注意,或已經意識到自己會被別人注意而刻意裝飾,另外一些人則反之,都反映了害怕被人忽略的心理。這只是一種概略的說法,事實上,每個人的心情都通過他的穿著打扮洩露了蛛絲馬跡,而時尚其實說的就是這種溝通的技巧。
在這個充滿著消費訊息的年代裡,時尚已經成了一種商業工具,所以在意這樣的資訊的人更需要去梳理和選擇。不難看出,在這個年代,以時尚之名推廣商業的目的現象已經十分蓬勃,以至於絕大部分人都已在不知不覺中淪陷到這種商業推廣程式裡,看似以突顯自我個性為名,最後卻總是演變成人人沒了個性。所以只有想清楚自己的角色,才可以在這時尚的洪流中保留自己的性格和話語權,這就好比一位作者書寫自己的作品,一位畫家創作自己的畫作一樣,如何保留自己的特質,又能清晰地表達思想,這才是值得追求的時尚。
也許是雙子座的緣故,我對於時尚的好奇心多過其他,總是期待自己在平凡的外在上多一點挑戰,少一點追隨。當然我還是有自己的盲點和偏愛,有時穿得不自量力、有時穿得邋遢糟糕,最後我還是會選擇原諒自己並加強學習。穿著本身對我來說就是一種遊戲,在一定的底線上我還是希望保留著遊戲人間的樂趣。我一直相信時尚的設計師們都必須有著藝術家的本能,他每一段時間能提供給我們的是他創作的概念,而非符號商標的虛名。只有好的嶄新的概念說服我或打動我,我內心接受之後,才會選購他的作品。
書名:邁向目的之路:幫助孩子發現內心的召喚,踏上自己的英雄旅程
作者:威廉.戴蒙(William Damon)
發行日期:2013年03月26日
出版社:天下雜誌
如何教養出有目的感的孩子
處在經濟、文化、社會不確定感愈來愈高的世界,當今的父母最緊急的任務,是幫助子女獲得健全的方向感,以協助他們安全通過威脅這一代年輕人的漂浮、困惑、冷漠、焦慮、恐懼,和自我沉溺的地雷區。
在此,我並不想提供父母親們一般的指引,而是比較想強調出一些特別的方法,讓為人父母者可以更有效地達成任務,教養出有目的感的孩子。
一、找出火花,然後煽風點火
不論孩子們在談論日常活動時,看起來有多麼普通,每個孩子都有一個興趣的「火花」埋藏在某處。沒有人比父母更適合去鼓勵子女把這個興趣表達得更清楚,並為此採取行動。一些能夠引發孩子思考的好問題,例如:
什麼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為什麼你會關心這些事情?
你有沒有任何長期的目標? 為什麼這些目標對你很重要?
有人問達賴喇嘛:「關於人性,最讓您感到驚訝的是什麼?」
達賴喇嘛回答:
「人類,為了賺錢,他犧牲健康。
為了修復身體,他犧牲錢財。
然後,因擔心未來,他無法享受現在。
就這樣,他無法活在當下。
活著時,他忘了生命是短暫的。
死時,他才發現他未曾好好地活著。」